城市
  • 北京
  • 天津
  • 上海
  • 重庆
  • 河北
  • 辽宁
  • 吉林
  • 黑龙江
  • 内蒙古
  • 新疆
  • 甘肃
  • 宁夏
  • 陕西
  • 山西
  • 河南
  • 山东
  • 青海
  • 安徽
  • 浙江
  • 江苏
  • 江西
  • 湖南
  • 湖北
  • 四川
  • 云南
  • 贵州
  • 广西
  • 您所在的位置: 主页 > 报名指南 > 行业资讯

    今日关注:如何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,如何更好地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
    二级建造师(www.eduxyw.com) 发布时间:2023-10-08

   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,如何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,如何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,如何更好地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,是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考验。安徽、沈阳、上海等地通过盘活工业老建筑,既满足民众多样化文化需求,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      唤醒遗存 “工业老城”向新生

      安徽蚌埠,曾经的全国老工业基地,近年来,因在支持传统产业改造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成效突出,获督查激励。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、城市发展的重要产物,蚌埠市一个个城市老工业遗存资源正“蝶变”为创意无限的文化场馆、时尚街区,以一种新的方式伴随着城市更新、文化延续。

      蚌山区图书馆就是其中之一,其所在的宝兴面粉厂曾在蚌埠历史中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,蚌埠市通过对老建筑的再利用,在尊重宝兴面粉厂工业遗址原有的外貌风格、空间布局、结构特点的基础上,建成了一座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图书馆,同时带动周边特色文化街区建设。这座从工业遗存里“长”出来的图书馆,见证了蚌埠90多年来的工业变迁史,是蚌埠工业文化的一张名片。

      宝兴面粉厂的成功“唤醒”,为该市工业遗址的改造积累了经验。当前,围绕“工业+旅游”融合思路,蚌埠市提出把工业旅游发展与传统工业转型升级、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相结合,开发工业旅游文化产品设计,将旅游商品制造与工业设计结合,推动工业旅游企业产品创新及产品附加值提升。

      通过组织各县区全面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和认定工作,蚌埠市已统计出6处重点工业遗产,计划总投资6.255亿元进行保护利用。包括蚌埠米厂、蚌埠柴油机厂等工业遗存招商项目,已成为蚌埠招商推介活动的重点项目。未来,一条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将在这里被打造,全面盘活现有城市工业遗存资源。

      古今对话 老建筑“活起来”

      上海有“两面”,一面是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,一面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,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,为这座城市添光添彩。

      其中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便是这样的存在,这座千年古镇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淀山湖畔。站在朱家角古镇放生桥上向周围眺望,一座钢结构的玻璃房被6个圆柱体建筑物高高托起,成为这个古镇小城的制高点。今年,在这座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里,一家花园咖啡馆诞生了。

      这家咖啡馆名为一尺花园(筒仓店),室内面积700平方米,建筑下方的储粮筒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,曾是原国家第二粮库、青浦第二碾米厂、朱家角粮食管理所的所在地。2022年,一尺花园的股东中邦置业集团购入该物业,并进行保护性改造修缮,使得这栋废弃数十年的老粮仓焕发新生,重新向世人讲述“活着的历史”。

      民国期间,朱家角米业鼎盛,在上海米市独占鳌头,这个水乡古镇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,商贾云集,往来不绝。1954年4月,国家在朱家角井亭港市附近,建立了可以容纳2400万公斤粮食的苏式粮仓。70年来,这座粮仓见证了江南粮油业从传统到现代、生活资源从匮乏到富足的时代变迁。

      现在,来到一尺花园朱家角(筒仓店),还是可以一眼就认出它过去的身份,这里保留了原来的6个储粮筒的基础造型,又加入了许多现代工业化的设计。所有的空间规划与内部设计都围绕着建筑原来的形状展开。在咖啡馆里随处可见保留着的粮仓遗迹,如今这些历史“隐藏功能”被完整保留下来,重现那段充满干劲和生机的历史,不仅留住了这座历史建筑的风韵和筋骨,更成为现代人追溯历史的“活标本”。

      活化利用 打造城市新地标

     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,沈阳是一座“硬汉”般的装备制造业基地。如今这位“硬汉”却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气息。

      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44号,一块写着“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”的黄铜色招牌引人注意。招牌背后,是充满欢声笑语的红梅文创园。

      红梅文创园里最值得一提的是1号楼“原料库”。1号楼“原料库”始建于1939年,是一座以六连跨红瓦屋顶为特色的单层红砖建筑。由于破损严重,考虑成本、工期等问题,经过反复研究论证,当地确定了“原砖编号”“落架还建”的保护手法,最终改造为可容纳千人的多功能大厅“LiveHouse”,成为沈阳地区最具活力的音乐空间之一。

      被“复活”的老厂房不止红梅文创园一处。作为沈阳近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,铁西区曾聚集了一批“大国重器”,年轻的工人们曾在这里挥洒汗水、书写青春,创造出如第一台机床、第一台起重机、第一台变压器、第一枚国徽的制造等新中国160个工业第一。这些“第一”不仅凝聚着厚重的工业财富,也承载着光辉的城市记忆。经过近20年的“东搬西建”,铁西区老城区已完成产业格局重塑,为转型发展释放空间。

      2021年沈阳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城市更新试点城市。围绕《沈阳城市更新专项总体规划方案》,铁西区全面启动工业博物馆历史文化片区城市更新,以“整体保护、积极创造、全面复兴”为指导思想,以工业博物馆片区为核心,结合周边劳动公园、工人村、兴华商圈等重点更新项目,构建老铁西的文化记忆、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感,形成铁西老城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风貌。

      工业遗存的“脱胎换骨”,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公共文化的多样化需求,也是城市更新和文脉传承的一种新途径。


  • 在线咨询
    • 姓名:
    • 联系电话:
    • 问题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