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、下列选项中,关于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的说法正确是( )。
A、测量定位→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→垫层施工→防水层施工→底板浇筑→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→功能性试验→顶板浇筑
B、测量定位→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→垫层施工→防水层施工→底板浇筑→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→顶板浇筑→功能性试验
C、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→测量定位→垫层施工→防水层施工→底板浇筑→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→功能性试验→顶板浇
D、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→测量定位→垫层施工→防水层施工→底板浇筑→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→顶板浇→功能性试验
【正确答案】 B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现浇(预应力)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。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:测量定位→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→垫层施工→防水层施工→底板浇筑→池壁及顶板支撑柱浇筑→顶板浇筑→功能性试验。参见教材P100。
52、给水排水场站中,对钢筋混凝土水池,设计上不作要求的混凝土性能是( )。
A、抗冻
B、抗渗
C、抗裂
D、抗碳化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现浇(预应力)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。现浇混凝土水池设计上有抗冻、抗渗、抗裂要求。参见教材P102。
53、对于跨径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、板,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,设计无具体要求时,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( )。
A、1/1000~2/1000
B、2/1000~3/1000
C、1/1000~3/2000
D、1/1000~3/1000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现浇(预应力)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。对于跨径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、板,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,设计无具体要求时,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/1000~3/1000。参见教材P100。
54、自来水厂内的给水处理构筑物不包括( )。
A、沉砂池
B、沉淀池
C、过滤池
D、吸滤池
【正确答案】 A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水处理场站的结构特点。选项B、C、D属于给水处理构筑物;选项A属于污水处理构筑物。参见教材P99。
55、给水与污水处理厂中,设备及泵站空载运行( )后,停机试验。
A、1~2h
B、2~3h
C、4~6h
D、6~8h
【正确答案】 C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给水与污水试运行要求。设备及泵站空载运行,应当在处理设备及泵房机组运行4~6h后,停机试验。参见教材P99。
56、下列污水处理的方法中,不属于物理处理方法的是( )。
A、筛滤截留
B、重力分离
C、离心分离
D、污水土地处理法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。物理处理方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,常用方法有筛滤截留、重力分离、离心分离等,相应处理设备主要有格栅、沉砂池、沉淀池及离心机等。参见教材P96。
57、下列不属于生物处理法的是( )。
A、活性污泥法
B、生物膜法
C、土地处理法
D、筛滤截留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。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,去除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做法。常用的有: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、氧化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等。参见教材P96。
58、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反应器是( )。
A、沉砂池
B、沉淀池
C、曝气池
D、滤池
【正确答案】 C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。活性污泥处理系统,在当前污水处理领域,是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技术之一,曝气池是其反应器。参见教材P96。
59、用以除去水中粗大颗粒杂质的给水处理方法是( )。
A、过滤
B、软化
C、混凝沉淀
D、自然沉淀
【正确答案】 D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给水处理。自然沉淀是用以去除水中粗大颗粒杂质的方法。参见教材P95。
60、原水→混凝、沉淀或澄清→过滤→消毒,这种工艺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( )mg/L的河流水。
A、3
B、6
C、9
D、12
【正确答案】 A
【答案解析】 本题考查的是给水处理。原水→混凝、沉淀或澄清→过滤→消毒: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给水处理流程,适用于浊度小于3mg/L的河流水。参见教材P95。